财联社7月8日讯(编辑 李响)债券通成立八周年之际,“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今日举行。多项事关离岸债券市场的政策宣布出台,其中南向通扩大参与机构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了多项债券通优化扩容的措施,包括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使用等。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中国债券市场持续对外、稳步开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其中债券“南向通”扩容至保险、基金、券商、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将有利于投资机构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组合,南向通规模有望稳步扩张。
据业内人士介绍,债券通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其中债券通“北向通”上线较早,于2017年7月3日率先启动,随后2021年9月24日和2023年5月15日,债券通“南向通”和“互换通”正式上线。
“目前北向通规模相较南向通更大,南向通落地的政策早前已在北向通上有所实践,市场已积累了丰富的分析数据,现在稳步开放到南向资金市场,有利于人民币债券市场扩容,强化香港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枢纽作用”,有分析人士指出。
财联社注意到,今年以来,受离岸流动性收紧,汇率阶段性承压,南向通整体规模扩展相较北向通进度偏慢。
据债券通官网显示,2025年5月,债券通“北向通”成交9156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12.79倍,作为对比的是,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南向通存量债券托管规模为5395.19亿元,今年以来规模有所走弱,较年初下行超200亿元。
图:南向通规模变动情况

在业内人士看来,南向通规模有所收缩也是今年来点心债增速放缓的真实写照。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点心债存续规模1.58万亿,较年初1.61万亿同样有收窄。
“南向通扩大参与机构将为离岸债券市场注入增量资金”,有券商人士指出。据其介绍,目前北向通已入市的机构数据包括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券商、基金及保险公司等,南向通此前只限银行参与,且也仅有41家,年度总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近年来内地银行存款息率偏低,使得非银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吸引上升,目前非银金融机构新增资金占比愈来愈大,适时推动机构通过南向通在港获得更多境外投资渠道,时机已经成熟,同时银行理财可借鉴银行投资路径,整体扩容节奏或将更快。
与此同时,近期贸易摩擦担忧下,投资者对美元稳定性的信心削弱,各国反制措施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升级,资本从美元资产转向避险货币(如日元、瑞郎)及黄金,美元债指数持续走低。
“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为全球资本提供了更具前景的回报基础,参与者数量稳步增加将显著提升离岸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为跨境交易规则标准的完善,债券交易和交割的流程便捷提供了坚实基础”,某境外交易平台人士表示,南向通适时扩容或也反映出当前地缘政治扰动下,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稳健的积极态度。
面对非银机构参与离岸市场,某国有大行人士对财联社表示,银行离岸资金配置以自营资金为主,在入围机构扩容至非银环境下整体策略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流动性增强下超额收益挖掘需要更强的研究布局,对于完善境内机构离岸债投研能力将形成助力。
“这些政策距离实际落地或还需一些时间,不过方向肯定是持续优化升级,最大的利好或是香港本地的做市商”,上述大行人士表示。据了解,境内投资者现阶段必须与经香港金管局批准的合格“南向通”做市商进行交易,目前有22家,包括境内外银行及券商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南向通扩容之外,30年期利率互换合约上周已在“互换通”上线,未来数月内将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作参考利率的合约。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论坛上还表示,金管局将很快进一步扩展离岸回购业务,以支援再质押和跨货币回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