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工业城市如何做好城市更新,搞好工业旅游?地处华东腹地,苏、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安徽淮北,“造了”一只《山海经》中的神兽——夔(kuí)牛。
7月6日上午,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正式开街。街区主要包含淮北工业博物馆、夔牛天街、夔牛公园,其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大唐淮北发电厂。昔日厚重的工业遗址,化身安徽省首个工业风互动地标,让老电厂迎来“逆生长”。
走进工业博物馆,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淮北工业博物馆以“工业记忆·智造未来”为主线,运用全息投影、VR互动等数字技术,生动展现了淮北“工业强市”的光辉历程。
一层的围炉光影剧场,作为首座以“电”为主题的光影秀场,通过独特的设计和炫目的光影效果,带领参观者走进电力的奇幻世界。二层展厅内,翔实的史料、珍贵的图片生动展现了淮北工业的兴盛与发展,让人感受到煤炭与电力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三层以酒与纺为主题,展示了淮北工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绿色转型的理念。四层科普馆趣味十足,七大主题科普区域涵盖了物理学、天文学以及电力科普等内容。
上午10点,淮北市民张先生带着8岁的儿子走进工业博物馆。在煤产量数据墙前,他指着泛黄的老照片说:“这些‘黑金’曾养活了三代人,现在都变成会讲故事的展品了。”儿子踮起脚,好奇地看着展示的矿工用过的老式矿灯和安全帽。
张先生也很惊讶,“原来矿工们每天要在这么窄的空间里工作。”工业记忆需要真实可触,城市更新也才真正有了温度。

淮北工业博物馆现场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淮北发布”微信公众号
工业博物馆外的欢呼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一场赛博朋克的“神兽大秀”,瞬间点燃了观众的激情。记者走到夔牛天街大厅,水雾弥漫间,长21米、宽6米、高10米的巨兽双眼投射的光束点亮了整个街区,每一个关节都具备灵活的运转能力,配合声光特效系统,生动展现夔牛奔腾、嘶吼的雄浑气势。
夔牛天街将《山海经》夔牛IP与大唐电厂工业遗存融合,设计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集潮流零售、文化创意、研学教育、儿童娱乐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
古老的《山海经》里记载着一种神秘的神兽——夔牛。它身形似牛,周身青色,每次现身都是狂风暴雨相伴,身上光芒夺目如日月,吼声更是如雷贯耳,震撼天地。这充满奇幻色彩的描述,让夔牛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神秘力量与古老传说的象征。
以“夔牛”为IP形象,是工业精神的图腾化表达,也寓意着淮北从煤炭工业到文旅创新的转型决心。

“夔牛大秀”现场
澎湃新闻获悉,作为核心亮点的“夔牛大秀”,每日上演单场时长约10~15分钟,融合了机械装置、灯光编排与视觉特效,带来强烈冲击力的多维演出体验。街区还将组织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以NPC或破次元角色等元素为载体,打造更有参与感和趣味性的互动场景,增强市民和游客的代入感。
毗邻的夔牛公园,则是皖北首个工业主题无动力亲子乐园。在这里,电厂旧址北侧的烟囱穿上了“机械铠甲”,化身为独特的景观。
当夜幕降临,21米高的机械夔牛在星辉中昂首,淮北的夏夜从未如此充满神话,工业遗迹与上古神兽共舞,夔牛之眼点亮了城市记忆的浪漫新生。淮北的尝试展现了一个老工业城市转型的智慧:将厚重的工业记忆转化为可感知的城市叙事。“夔牛”这一文化符号,不仅实现了工业遗产的图腾化再生,更构建起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情感纽带。硬核的工业基因在当代语境下也获得了浪漫表达。

淮北的夔牛天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