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穿越千年的文化滋味

zhq 2025-06-09 阅读:223 评论:0
荔枝,这一颗绛纱为肤、白玉为肉的南方珍果,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承载了远超其物质形态的文化重量。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在6月7日开播。当你剥开一颗荔枝时,别忘了——你正在品尝的,可是穿越千年的文化滋味!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

荔枝,这一颗绛纱为肤、白玉为肉的南方珍果,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承载了远超其物质形态的文化重量。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在6月7日开播。当你剥开一颗荔枝时,别忘了——你正在品尝的,可是穿越千年的文化滋味!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如何从昔日的御用贡品成如今的寻常果品?诗与画中的荔枝,到底有着怎样的风雅?

《长安的荔枝》剧照 敕牒上要求送“荔枝鲜”,而不是“荔枝煎”。

《长安的荔枝》剧照 荔枝使李善德被迫接下送新鲜荔枝到长安的任务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的这句千古绝唱不仅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靡,更揭示了荔枝作为权力象征的深层意涵。在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中,这一意象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当代解读。剧中小官李善德被迫接下从岭南运送鲜荔枝至长安的“不可能任务”,折射出古代官僚体系中“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的残酷现实。荔枝在此已超越水果本身,成为皇权任性的具象化表现。随着时代的更迭,荔枝在民间文化中发展出一套丰富的象征体系,也成为文人画的重要题材。

南宋 佚名《荔枝图页》 上海博物馆

从权力象征到民间意趣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让画工画过一幅荔枝图(失传),并写了《荔枝图序》,文中用“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等比喻生动形象地描摹荔枝,还提及荔枝难以储存的特点,即“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长安的荔枝》剧照 荔枝运送路线图。按照唐代邮驿“日行五百里”的极限速度,从岭南到长安需十一日。

虽然目前所见唐画中直接描绘荔枝的较少,但从文献记载等可知当时存在描绘荔枝的绘画,只因年深日久绢帛散佚等原因留存不多。

金银器上的荔枝纹饰 西夏荔枝纹金牌饰 宁夏博物馆藏

这块宁夏博物馆藏的西夏荔枝纹金牌饰告诉我们:荔枝已经是艺术圈的重要元素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离支伯赵图》(佚名之作,下文将作介绍),更是让荔枝与伯劳鸟上演了一出“吉祥如意”的宋代宫廷剧。

荔枝纹样

荔枝在古代有多种名称,离支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有记载,“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荅遝离支”,其中“离支”即指荔枝。

因荔枝摘下后易变质,需与枝条分离运输,故名“离支”。命名直接关联荔枝的生理特性——摘下后易变质。

此果汉至唐较为常见。历史记载中,荔枝作为南方珍果向北方宫廷的进贡始于汉代,至唐代成为制度。

文人雅士对于它的描摹也开始突破了食用导向,而强调视觉特征。唐代杜甫《解闷十二首》:“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隐映石逶迤。京华应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诗中“红颗”即指丹荔。宋代苏轼《荔枝叹》:“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虽未直称“丹荔”,但以“红”喻其色,与“丹荔”意同。红色被赋予吉祥、热烈的文化内涵(如唐代以朱红为贵色),荔枝的色彩成为其社会价值的象征。

宋徽宗时期,不仅在汴京艮岳尝试种植荔枝树,还耗费民力“以蜡封蒂”千里运输。画作里也开始出现了士大夫阶层对日常物象的诗意改造——将民间常见的水果转化为文人雅趣的载体。

北宋 赵佶(传)《写生翎毛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

《写生翎毛图》长卷的局部特写,左侧为白色栀子花,也是夏日当季鲜花。

《写生翎毛图》融合写实与象征,展现北宋宫廷花鸟画的高超水平。据《老学庵笔记》所述:“宣和中,保和殿下种荔枝,成实。徽庙手摘,以赐燕帅王安中。”据传此荔枝树是徽宗在皇宫保和殿种下的,并画了此画。尽管真伪仍有争议(或是画院人笔,或是后人仿本),但其艺术价值无可否认。

南宋 佚名 《离支伯赵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离支伯赵图》是一幅典型的南宋院体花鸟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红黑大胆对比,设色妍丽,用笔细腻。该画以荔枝和伯劳鸟(伯赵)为主题,展现了宋代宫廷绘画的精湛技艺与象征寓意。谐音“利枝”或“离支”,象征“吉利”或“连理”,在宋代宫廷文化中常被赋予富贵、祥瑞的寓意。伯劳鸟:在古代被视为“报喜鸟”,与荔枝结合,可能暗含“报喜”“大吉”之意。

明 朱瞻基 三鼠图册之《食荔图》故宫博物院

朱瞻基曾绘有三鼠图册,以苦瓜鼠图(纸本墨笔)、菖蒲鼠荔图(绢本设色)、食荔图组成。其中的《食荔图》以工笔绘之,一只小老鼠啃食红色荔枝,刻画出小老鼠贼眉鼠眼的样子,偷偷的啃食。红荔与“红利”同音,为吉祥寓意。

明、清 佚名 《荔鼠图》此图与朱瞻基的那幅《荔鼠图》很相似,或为临本也未可知。

超越宫廷政治的层面,荔枝在民间文化中发展出一套丰富的象征体系,因荔枝外皮鳞状突起似“状元盔”,红色果实象征“红袍加身”,明清时期常以“一荔(利)夺魁”预祝科举成功。但在文人笔下,又是另外一种景象。

文人精神的投射

比如南宋《荔院闲眠图》中,荔枝树与高士休憩场景结合,体现“丹荔荫下,心远地偏”的隐逸趣味。一个高士倚在卧榻上,主体建筑的屋顶用修葺整齐的草排盖成,并有障日卷帘,下边围以美人靠。整个亭屋显得空灵。基座为石块砌筑,并铺上鹅卵石散水,与现在的日本园林建筑比较接近。对着两棵荔枝树,两棵荔枝树一株是红色,一株是粉白色。

宋 赵大亨 《荔院闲眠图》辽宁省博物馆

宋《荔院闲眠图》(局部)红色荔枝缀满枝头,高士倚卧榻上,有夏日乘凉之美意。

此画与宋徽宗《写生翎毛图》相比,更注重人物与环境的结合,而非纯粹的花鸟写生。与《离支伯赵图》相比,则更强调文人生活情趣,而非单纯的吉祥寓意。

明 文徵明《荔枝图轴》 湖北省博物馆

清 罗聘 《荔枝图轴》 故宫博物院

明 沈周 《荔柿图》 故宫博物院 墨笔画荔枝,柿子树二枝。所绘荔柿,谐音“利市”。

其实这种心境的转变和果品数量的增长与运输业的发达不无关联,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海运发展,荔枝逐渐从贡品变为商品,其权力象征意义也随之淡化。如今,依靠冷链物流、航空运输,以及导航、物联网等技术的协同作战,天南海北的老百姓几乎都能吃到新鲜的荔枝了。

近代画家齐白石也常画荔枝,曾云:“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白菜为菜之王”,由此可以看出齐白石对荔枝的偏爱。

齐白石绘《荔枝小鸡》

荔枝在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体系中,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苏轼曾以“日啖荔枝三百颗”(《惠州一绝》)借荔枝抒发放达之志。现在的文人墨客以荔枝入画表达生活里的“小确幸”。

诗与画中的荔枝,既是权力与财富的具象化符号,又是道德讽喻的载体;既承载世俗吉祥愿望,又寄托超脱尘俗的理想。当你剥开一颗冰镇的荔枝时,看到的也许是映照中国社会变迁的文化果实。

只有当平民如李善德者不再为权贵驱使,当科技发展真正普惠大众,那些承载着驿道艰辛的荔枝,才完成了从御用贡品到寻常商品的本质转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记者|赵阳戈 一家“接地气”的公司将要亮相联交所。近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联交所,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来源:联交所遇见小面成立已11年,开店增至380家,2024年卖出了11亿元的营业额。盈利方面,虽说在2022年因疫情录得亏损,但2023年实现扭亏,2024年有逾6000万元的净利润。 据了解,遇见小面还将继续扩张,2025年、2026年及2027年,计划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海外分別新开设约...
  •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上述5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免签圈”扩容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利好发展。当天,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平台上入境游订单量比去年增长接近翻倍。新增的五国入境游潜力巨大,今年以来阿根廷入境游...
  •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领域迎来一波强劲复苏,但在近期市场调整中也出现了波动。不过,创新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显著。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认为,类似于DeepSeek,未来市场会更加认知到中国创新药从追赶到超越的实力。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基金经理...
  •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了解,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5月19日开幕,台湾地区方面迄今没有收到与会邀请。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即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来处理,这也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确认的根本原则。中国台湾地区在未经中央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世卫大会。台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导致台湾地区参加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四表示,美国可能进入供应冲击更频繁、通胀更不稳定的时期,这需要央行采取更透明的沟通方式。   鲍威尔在启动对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五年一次的评估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公众更广泛地理解经济普遍面临的不确定性,” 鲍威尔在华盛顿的演讲中表示,并预测 “...
标签列表